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的中道文化

研习营学员陈怡彤 辛庄师范
2024-08-23









 

陈怡彤 | 文字

明明 | 编辑

暑期研习营 | 图源



什么是中道?王镇华老师讲到:4300多年前,在我们的祖先修身立命,家国天下之时,中道的概念就已经存在。


当时的祖先就用中道的德跟道来了解生命,领悟生命,文化的传承自此生生不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中庸》的首篇就明确了整个中道精神的文化内涵。


南音组汇报演出,拍摄于第四届暑期研习营



董平教授在讲文化时说到:现在的人都在讲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明的标志,第一个代表就是。而“化”就是化育,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赞天地之化育,我们现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为了今日的中国而重续中华文明,是大儒王阳明先生所讲的知行合一的过程,“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唱响礼乐文明,便清楚地知道想要自然而然、大化而成的乐教体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毕竟在中国文化断代的这些年间,大家已经忽略了礼乐的重要性。


南音组课堂,拍摄于第三届暑期研习营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领悟了本自具足的德和道之后,再反思当今的音乐教育,需要从何处入手,达通天地已成为重中之重。

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做人和做事,把事情做端正就是格物,把人做好就是致知。

                    


这次参加研习营,我选的小组课程是南音。南音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从宋代至今保存最好的活化石,不管是从谱面还是传承都很清楚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的音乐记载由于没有音频或者视频的记录都是从文字记录上来了解,所以中国音乐最典型的传承方式就是口口相传,从记录音乐的记谱法上看不出细节的把握,因为从创作到记录其实已经是存在有细微的变化,而从读谱到学习更是产生个人理解,再到演出时加上个人的演绎已经变成二度再创作,当往下继续传承的时候可能与最初的记谱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当现代人去看以前各种音乐流派的古谱,我个人理解就是又回到中道,中就是过犹不及的标准,乐谱只能记录方法,情感还需每个读谱人去体会。

归纳入门南音的几个特点:

第一就是『简单至真』。


南音组课堂,拍摄于第三届暑期研习营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大美南音』?整个泉州的街头巷尾,无论老幼都在玩南音?为什么我的老师——第三代古曲传承人王苏芬老师,最早也有学南音的经历?这足以说明南音的简单入门、易上手一定是最大的特点。

要知道只有简单才能易学,易掌握的东西才能往下不断的传承。《道德经》上明确表示: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成若缺。

不论男女,不论老幼在一起就可以唱南音,就可以弹南音,玩南音。所以至真至简是关键。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大美南音》,(很美,值得一看再看! )


第二就是『内敛和谐』。


很多人都在说“玩南音”,意思就是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要抱着玩的心态,才能乐学,才能喜欢,才能坚持。

如果一开始就非要对某种乐器或者人声要求极高,大家就会对它丧失信心,就无法传承这么多代,也就没有至今的高度,所以它不需要过度宣泄内心的情感,它用比较内敛的组合方式慢慢使人安静平和

南音不需要很多人,一般来说,五个人足以撑起全场:一名歌者带打节奏,一把琵琶,一把二弦,一把三弦,一支洞箫,五个人彼此合作,相互关照,相互谦让。从最初就是以团队的面目示人,不以个人技巧或情感获胜,相互关照到每一个音色的呈现。


第三届暑期研习营南音组合影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足以充分说明南音音乐的中道体现。


第三就是『气和韵』。

王林海老师说的气韵生动亦不仅仅在书画上,在音乐中也有这样的体现。不是说五个人不能有自己情感的表达,而是在有礼有制的基础上生动的表现,而南音的韵也是非常明显的,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之间都是有过度的,这就是它的生动性,从此音到彼音完美的划过,宛如飞翔的小鸟划过天际,犹如天籁三日绕梁不绝于耳,这在唱古曲上也是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的。

南音在所在的地域性表明它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体现,奔放的音乐也很少出现在南音这个系列里,所以对南音的欣赏是气息和缓的流淌,是不张扬的感动,一唱三叹的运气方法更是体现了生动的气韵和生命精神的真、善、美。

                    


在整个这一期研习营的主题下,几乎每个老师都阐述了一个相同的观点:中国复兴就是礼乐的复兴,礼乐就是天地,以地为礼,以乐为天,人在其中与心相合,与天地应和,心气合一,文质彬彬,让生命价值体现在生命的本身。

80岁的耄耋老人刘森老师用他毕生的音乐实践经验带领所有人走进音乐的大门,开启音乐的智慧。精神矍铄,风趣幽默,自己的内心俨然是一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让人在音乐的殿堂漫步使其流连忘返。


刘森老师,拍摄于第三届暑期研习营



黄钟大吕、旋宫转调,三分损益、五度相生,让70多岁的金海鸥老师用他毕生的经历研究中国古代乐器。“中华和钟”的面世没有让他驻足,“干将莫邪剑”的成功没有让他止步,在中国古代四大音乐体系中礼乐的传承仍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金声乐振,礼乐兴邦》已经不仅仅是一篇刊登在文化艺术报上的文章,而是一代又一代音乐人奋力追求的梦想与实现梦想的努力过程中。

金海鸥老师说不希望技术再失传,希望更多怀抱梦想,有着高度复兴中国乐教情怀的有志之士加入其中。


金海鸥老师



“欲改变音乐教育,先改变中国乐器。”多么高的情怀!让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那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谨记前辈的教诲,在音乐中传递中道精神的文化内涵,使其通达天地,建立并创作可供更多人使用的娱己、娱人并娱神的乐教体系。

南音组合影,拍摄于第四届暑期研习营



 -End-



相关课程推荐

01

《大美乐教》

👇

通过刘老的娓娓道来,领略圣人重视乐教之用心,以及中华礼乐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02

报名暑期研习营,与明师、同道相遇






推 荐 阅 读


夏令营 | 八年里,我从未像今天这一刻这样感受到她的成长
中霖 | 直面生命不闪躲
首届三年制教育者养成计划的同学们,结业了!
三年制教育者养成项目 2021年招生简章
课表敲定!第五届「新教育」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


点个在看,让生命成长之路上的人早日相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庄师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